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 九月, 2025的博文

胜败不止于表面

图片
原创  光睦  泉布坊  2025年09月27日           胜败之论,从来不止于表面。“成王败寇”常被人挂在嘴边,仿佛历史只承认胜者为王、败者为寇。但真相果真如此吗?为什么有些人看似败了,实际上却胜了?有些人表面胜利,实则一败涂地?这并不是心理安慰,更不是“酸葡萄心态”,而是实有其事。         耶稣就是最著名的例子。他在被钉十字架前,多次向天父祷告:一定要如此吗?非得如此不可吗?我们不得而知天父如何回应,但结果已经写入《圣经》,并被历史与考古印证——耶稣确实死于十字架。肉体虽毁灭,但“复活”的是他的精神与信仰力量,并启蒙了整个西方现代文明。表面看,他是失败者;实际上,他才是胜利者,他改变了历史的进程。这正说明:成败的评判,不应只看眼前的表象,而要看长远的价值。        有人会说,人死如灯灭,死了便什么都没有了,耶稣死了,他后面的事又与他何关呢?从一世的角度,这话成立。但若承认灵魂不灭、或承认轮回,则另当别论。现代科学也提供了一个思路:万物皆以波、以能量的形式存在。能量不会消失,只会转化。木柴燃尽,化为光与热,能量散布虚空,将来或聚为木柴,或凝为他物。生灭循环,绵延不息。那么,人死后能量如何转化?耶稣的死亡,是不是如《圣经》所说,复活后归于天父,他的能量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存在?这仍是一个有待探索的科学与信仰交汇点。        总而言之,这是一个生生不息的世界。因为世界是活的,时时刻刻都在流转和更新,所以它“测不准”。测不准不是缺陷,而是生命力的体现。进一步说,测不准也说明了心的无穷力量。意识与世界相互作用,心念一动,就能改变未来的走向。没有任何预测能百分之百准确,因为人心本身就能创造新的可能。学预测,归根到底,是为了认识世界、认识心,而不是把人生当成投机场所。        科学告诉我们,世间万物皆以波的形式存在。这是否已经非常接近佛家所谓的“空”?若不断放大观察,连“波”或许也不可得。再譬如“触摸”,从微观角度看,手与物体之间始终隔着间隙,所谓接触,不过是能量作用与心的感知。于是知道“接触”也是空的。 ...

谈男人

图片
 原创  光睦  泉布坊  2025年09月24日        男人不是为了被爱而存在。他可以去爱,去承担,将胸怀奉献给世界,但他从不渴求被爱。他真正渴望的,是被追随,被信任,被肯定。他所追求的,是顶天立地,而非博取任何人的欢心。       男人最本质的特征,在于“有根”。这不仅是生理上的,更是思想和精神上的根。根扎得深,才能安身立命。        浮萍也有根,却只能漂浮水面,随波逐流。男人不应如此。他应该像一棵大树,深深扎根大地,汲取力量,承受风雨,最终庇护他人。        树的一生,四季分明:春华、夏荫、秋实、冬藏。男人的一生也应如此,顺应时节,守其本分。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       然而,男人并非铁石心肠,他也会有一颗忏悔之心。       他或许背叛过自己,也辜负过所爱。       他或许曾放逐自我,也曾用眼泪换取短暂的解脱。       他以为能抛开一切,却发现记忆如影随形。他以为时间能冲淡一切,以为无所谓,却可能一生后悔。        正因如此,他才更懂得珍惜。珍惜眼前人,珍惜肩上的责任与许下的承诺。他曾低下头颅,也正是这让他站得更稳。        男人的爱,占据了其生命中最重要的篇幅。它不是索取,而是承担。它不是软弱的渴求,而是深沉的责任。他明白,若无根,便无法挺立;若无心,便没有真; 若没有爱,世界便没有意义 。        他要像一棵树,栽在溪水旁,按时开花结果,叶子也不枯干。凡他所做的,尽都顺利。        他必将获得祝福与庇佑! (配图由ChatGPT提供)

翟欣欣八字简评

图片
 原创  光睦  泉布坊  2025年09月22日        2025年9月19日,一纸法院判决再次把翟欣欣推入公众视野。她因敲诈勒索罪名成立,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。此案牵动社会舆论,也让人重新思考她的人生轨迹。作为曾经的网络名人,她的生日信息在网络上可以查到,因而也成为一个值得分析和记录的典型八字案例。        首先需要声明:八字的研究从不应带着“好人、坏人”的成见。一个人的八字不会直接决定其善恶,评价“好人”与“坏人”的标准在于其是否违背道德与伦理,而非命式本身。八字分析更多是通过人生经历与命局之间的对应,探讨其中的规律与启发。       翟欣欣生日:公历1986年11月13日。出生于山东。 有人推测其出生时辰为辛卯时,但结合身高(175cm,高挑身材)、多段婚史、面相特征等,更符合甲午时的可能性。       排出八字如下:     坤造:丙寅  己亥  辛酉  甲午     大运:戊戌 丁酉 丙申(2008.9-2018.8)乙未(2018.9-2028.8) 甲午 癸巳 壬辰 辛卯        辛金生亥月,天干透甲木,既可取为正财格,也带有伤官格的特点。伤官旺而财星显,婚姻多舛的伏笔早已埋下。山东11月气候寒冷,命局偏寒,但年柱丙寅暖局,显示其家庭条件尚佳,学业有成。天干地支多合,表明命主具备一定的魅力,并且较受欢迎。丙辛合、甲己合、寅亥合,财官印俱全,用神宜取己土,喜印比,但防燥土脆金,忌木,不忌火。水为食伤,多则不宜。       总体来看,这是一个条件不差的八字。事实上,她的人生前期印证了这一点:出身高知家庭,自幼成绩优异,大学时期以形象和气质脱颖而出,被称为“院花”。       然而,婚姻经历却一再坎坷。2011年、2012年先后有短暂婚姻,至2017年与苏享茂的结合,则引发了广为人知的悲剧。        2017年3月30日(丁酉年癸卯月丙辰日),两人相识;...

建工爷叔的呐喊:散户别中了资本的奸计

图片
原创  光睦  泉布坊  2025年09月20日          最近,一段“建工爷叔”的视频刷屏网络。视频里,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,怒斥寒武纪股价高达1300元,芯片都还没造出来,公司也根本不赚钱;而上海建工这样能够盈利的企业,股价却跌到两块多。老人的一声“凭啥”,不仅是为自己十年煎熬的吼问,更是无数散户的心声。        视频走红后,上海建工的股价连拉几个涨停板,9月18日股价最高3.88元,按照这位爷叔的成本,已经完全解套。只是9月19日,上海建工再度大跌。        为什么有盈利的企业股价被打得如此低廉?为什么亏损的公司反而能被炒到天价?答案其实并不复杂:资本市场的大佬们,巴不得散户贪婪,不讲价值。他们深知人性的弱点:散户总是被“发财神话”吸引,总是眼红别人暴富。于是,大佬们故意挑选一些毫无盈利、前景似有似无的公司,用巨量资金把股价硬生生拉到天上。上千元的寒武纪,就是这样被包装出来的“示范案例”。        表面上是“未来科技”,实则只是用来吊散户胃口的诱饵。大佬们要的不是企业能否真正赚钱,而是你是否会上钩。只要你贪,只要你追高,他们就能在高处顺利抛售,把你套牢。等泡沫吹够了,他们又会假惺惺地说:“市场要回归理性”,于是亲手刺破泡沫。表面是“教训投机”,实质是收割贪婪的散户。        这就是为什么“建工爷叔”十多年坚持“价值投资”却一无所获的原因。不是他看不懂价值,而是资本市场的规则,往往故意与真实的价值背道而驰。只要散户普遍沉迷于短期暴利,资本大佬就能不断制造泡沫、不断收割,他们根本不必在乎公司经营的好坏。        那么,公司的真正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?首先是看盈利能力,其次是现金流,再次是能否持续经营。但更重要的,是它是否愿意、并且能够长期坚持分红。分红是一家公司价值回馈的直接体现,是真金白银落到投资者口袋里的保障。那些年年分红、稳定回馈股东的企业,往往才是真正值得信赖的价值型公司。散户要学会擦亮眼睛,少去追捧那些只会讲故事、不见分红的股票,而要把更多目光放在...

口德第一

图片
原创  光睦  泉布坊  2025年09月18日          在这个人人都能开口发声的年代,网络成了最大的喧嚣场。有人才华横溢,有人一吐为快;有人言辞得体,有人口出狂言。遗憾的是,后者往往更多:不少人没什么本事,口却极贱,动辄无礼冒犯。语言成了最廉价的东西,却也是最容易伤人的利器。        所有的口水都是镜子,都是自己的经历。是酸是甜,是苦是辣,是香是臭,皆关乎自己。说出去的话,不仅折射出一个人的学识与修养,也显露他的心性与命运。所谓“祸从口出”,绝非虚言。        流年老师曾有教诲:“研究修习五术,一定要多花功夫在修行上,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皆不可或缺。不能只求术上的精进,而忽视了道行的深入,功夫的进境还有福报的积累。多积德行善,多注意口德,不造恶业,不背因果,这些都是修行的基本要求。”这段话虽然针对修习五术之人,但放诸四海皆准。 一个人的口德,既是修行的根本,也是立身的根本。       流年老师又说:“现在有不少人喜欢凡事都去套命理或易卜,活得相当累,且都是马后炮居多,复盘起来,好象头头是道,如果让你提前断一下,又两眼茫然了。 ...... 除非是两种人,一种是以此为生,那没办法;另一种是天分极高,或有异能者,多数不是用算的,而是直接知道的。前者,多数是天生有疾或苦难者,多数不贵,后者,则多隐而不显矣。 相信因果,顺应自然,多积德行善,自然处处合天地之道,事事应人情事理,这样才不会为术所困矣。倘若学业不精,随便论断,则造口业,误人害已矣,岂不慎乎?“       这“口业”二字,分量极重。语言不是随口的消遣,而是因果的起点。说一句虚妄的话,可能误人;说一句恶毒的话,可能伤人;说一句轻佻的话,可能辱人。所有这些,最终都会回到自己身上,成为命运的债。        其实,不光是网络言语如此,日常生活里也常见口不择言。有人当面忍着不说,转身就大肆吐槽,只为一时快意;有人得理不饶人,执着于片面之理,穷追不舍,毫不宽容。这样的人,并不是为了真理,而只是发泄嫉妒、怨气与恨意。他们不明白,若能稍稍多一点礼...

你以为的一样,其实不一样

图片
原创  光睦  泉布坊  2025年09月16日          我记得有一次,我随口对人说:“睡觉能解决大部分身体健康问题。”听的人马上回应:“是啊,某某也这样说过,还有某某,他们都说过类似的话。”这些“某某”都是网络名人,他们的只言片语常被转载传播。         我只愣了一下,不好接话。因为我说这句话时,完全没想起谁谁也说过。或许我曾听过,但印象不深,当下脱口而出,是自己的理解与感悟。没想到对方早已听过,场面就有点尴尬了。         其实大道理是有限的。世上没有那么多新鲜的真理可讲。但听过一遍和真正体悟过,毕竟是两回事。        好比说“太阳是圆的”。我们抬头一看,便知这是事实。但对一个生来失明的人,我们只能用语言告诉他太阳是圆的。圆究竟是什么样,他必须用自己的方式去想象。若有一天他重获光明,就会恍然大悟:原来“太阳是圆的”是这样一个意思。换了这个曾经的盲人去讲给别人听,他还是只能说“太阳是圆的”。语言相同,感受却不同。        前些天又刷到一个视频,一位大叔说:“沈巍不过如此,他讲的我也能讲。”当场有人让他谈谈武则天,大叔立刻答:“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王。”接着顺带提到慈禧太后,说她只是垂帘听政,不算真正的女王,还补充慈禧的儿子同治帝十九岁去世。最后总结道:沈巍不过也就讲这些。        人当然该有自信,但大叔的自信背后却暴露了“不识货”。他没看到沈巍真正宝贵的地方:不是在于能背出多少史实,而在于能从浩繁典籍中抽丝剥茧,提出自己的见识与主张。知识面再广,也敌不过一部百科全书,更比不上如今的AI。但人之所以值得听,在于有选择、有判断,有轻重缓急,有自己的思考,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。这种“活”的东西,机器代替不了,人和人之间的差别也多在于此。还有不同的性情、不同的精神、不同的理想,都是人之间的重要差别。        有时候我们嘲笑人,“事后诸葛亮,事前猪一样”?别人不说,他想不到;别人一说,他早知道!听过,却没有化为己用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