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直给”吗?
2023-02-24
记得小时候读武侠小说,对古代武侠飞檐走壁的描写非常感兴趣,天真的认为古人真的有那种功夫,心中常有的一个疑问是:为什么不传下来?没传下来,所以现在没有人会了,多可惜啊?!
于是乎还平白无辜的多了一层抱怨。
表面上问的是“为什么不传下来“,更准确的其实问的是:为什么没传给自己?!真正是既可惜又可恨!
现在回想起来当然觉得好笑。但今天能意识到这个事情很好笑,想想也不太容易,也走了不少弯路。
不管是武侠,还是仙佛,凡是不能直接由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所直接感知的,会令我们纠结的首先是”信其有“还是”信其无“的问题。
“信其无”倒是简单,可以不管它,除非突然一天受到什么刺激了,发现本来一直“信其无”的可能应该是“有”的,于是就起了疑惑,但是又不能肯定,心里越来越感到迷惑。
这种将信将疑时期的状态是最难受的。
这种迷惑的状态下,我们最希望的是有人能够“直给”,能够直截了当的告诉我们自己想知道的答案!
这里没写错,我们最想听的往往不是真相,而是”自己想的没有错“,我们想听的是我们心中预设的一个、已经有倾向的答案,是自己想要听的话。
那这还怎么”直给“呢?这根本上就是矛盾的啊!
所以哪怕有人”直给“,直给了你,你接受不了,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,南辕北辙,搞不好把你激怒了,还“倒打一耙”。那”直给“还有什么意义呢?
我们首先可以好好反思的,是为什么自己不能接受“直给”?换句话说,要怎么样做,才能接受”直给“,让人愿意”直给“?
这么来说吧,哪怕整体上讲,我们人类的想象力也极有限,各种形形色色的想法其实都是外界灌输进来的,我们不可能描述从没见过的东西。所以你看到了现代,穷极现代人的想象力,科幻电影里各种场景仍然是似曾相识,幻想出来的各种外星生物都还是能找到地球生物的影子。我们古人描述的龙,这种动物现代人谁也没见过,只能依靠“角似鹿、头似驼、眼似兔、项似蛇、腹似蜃、鳞似鱼、爪似鹰、掌似虎、耳似牛”这么去想象,组成龙的每一个“部件”都得是人们所见过的,我们没办法描述一个从没有见过的东西。
整个人类是这样,而我们每个人也是这样。每个人都被自己的知见所障碍着,既包括知见的内容,也包括知见的范围。我们过于执着,执着于我们看到、听到、感触到的一切事相,执着于一些习惯上的、公共的认知,我们体察不到万事万物的空性。
比如,我们相信僧人应该是慈悲、清净和自律的,那就很难接受僧人中出现与女性私通的人。哪怕释迦牟尼佛曾明确反对苦行,一般情况下我们也更愿意去尊重一位看起来苦行清修的僧人。
总之,我们一方面寻找真相,寻求解脱,但另一方面,我们又很害怕打破那些条条框框。甚至看见有人打破了,我们替他难受,甚至还想替他补回去,我们不仅害怕自己和别人不同,也害怕别人和我们不一样。
庄子也讲过类似的故事:南海之帝为倏,北海之帝为忽,中央之帝为浑沌。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,浑沌待之甚善。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,曰:“人皆有七窍,以视、听、食、息,此独无有,尝试凿之。”日凿一窍,七日而浑沌死。
倏和忽出自好心,要浑沌和自己一样,结果把浑沌给害了。
所以,如果不先破了这些”我执“,还怎么接受”直给“呢?
没法“直给”,还有客观因素。
客观因素会更容易理解但也更容易被忽略,就像鱼在水中忽略了水,我们生活在空气中忽略了空气一样。
想“直给”的人不能“直给”,可能是受环境的限制和影响而无法“直给”。人们往往也有种主动维护环境和秩序的潜意识,不想去打破它,甚至也害怕别人打破,不敢接受这样的“直给”。
这方面其实不需要多说,只作为个提醒,有这样的因素存在,就像提醒空气的存在一样。
前段时间和人聊起某某图,我说,其实现在网上能接触到的解读,大多数都是胡解,最流行的那个也正是最胡编乱凑的。但可能也正因为胡编乱凑,所以才得以被允许流行。当许多人接受了这种”解读“,就像茶壶已经是满满的一壶,又舍不得倒掉,那还能接受其他吗?“直给”也给不进了。
抱歉这里某某图三个字我不能全写出来,写出来帖子都发不出去,我也不知其他人写类似帖子是怎么发出去的,早前我写一篇帖子想探讨一下,已经改了三遍了,还是发不了。或许我也“胡说八道”一番就发出去了也不一定,但我不想这么做。
所以说网上能看得到的,也不要太认真了,在很多时候,能看到也是“被允许”传播那才看得到。
那有这么多主观、客观的因素存在那怎么破?那我们还能求知吗?还可以探索真相吗?
还是有路的。所谓“求知先要读经,恭行必须持戒”。我常常想起流年老师的高明,许多人问过老师该从哪部经学起,老师多是推荐《金刚经》,《金刚经》破除我执,在这个追求个性,强调自我,充满着“精致利己主义者”的是时代,实实在在是最对病症。我自己也正是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,下了一番功夫,才稍稍明白过一点儿来,所以今天可以分享这个感受,也是真实不虚的。
那么诵读《金刚经》多少遍能有成效呢?老师推荐是一千遍起,按每天诵读一遍,大概三年可以完成一千遍之数,但这只是作为一个入门的目标。我们诵读一段时间后,就可发现在隐小中起了变化,要在显大中起功效,还需要诵读更多,要下更多的功夫进去。不做功夫是不可能的。
读其他经可不可以?也可以,凡是经典,必然开卷有益。但如果读字数少些的经,则每次要多读几遍,比如喜欢诵读《心经》也好,《心经》字数少些,遍数就要多一些,每天二三十遍起较好。这些就是题外话了。
所以回到开头提的问题,武侠有没有?
当然有,人们描写不出没见过的东西。
为什么没传给我?
因为还不是“法器”,没法传啊。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