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别人的无心之失,看成是帮自己消除业障的开始
2023-06-17
有一首歌唱道,“你我约定 一争吵很快要喊停”,这是一个很明智的做法。在人际交往中,一旦有人挑起纷争,双方往往陷入报复的恶性循环,冲突愈演愈烈,最终导致两败俱伤,这时候,已经无从辨识谁是最初的挑衅者。
人类的战争也是这样,战争一旦开始,没有一个结果不会停下来。
可怕吗?从一个小小的裂缝开始,直到完全崩裂,乃至整个系统崩溃,“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”。
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,都是相对抽象的概念。任何国家或社会,都由具体的个体汇集而成。每个人的道德水准累积起来,构成了国家和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准。当然,有些人的影响力更大,有些人的影响力较小,这些都是现象的表面。
能够谅解是种美好品德,才能停止争端,“唾面自干”,“有人打你的右脸,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”。
有人会说,这样的高尚行为,可能只有修养极高的圣人才能做到吧?我恐怕做不到!我只喜欢以眼还眼、以牙还牙!
我们不必过于否定自己,可以尝试从小事做起,在可以主动谅解的范围和方式上,我们可以选择简单一些的做法。
在生活中,我们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,可能会无缘无故被他人的言行冒犯。例如,在走路时被人不小心撞到,或者踩到脚后跟;或是突然觉得有人在背后讥讽我们。这些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冒犯,但有时会让人感到无法接受。更严重的可能是交通事故等等。
应如何处理这些情况呢?
有句古话说得好,“有心为善,虽善不赏;无心为恶,虽恶不罚”。
如果对方的行为是无心之过,那我们就无需因为自己受到伤害而去施加更多的惩罚于他人,而应尽可能去原谅他人的无意之失,尽力避免矛盾的扩大化,成为第一个停止争端的人。在处理具体事情时,我们既要保护自己的权益,也要尽可能站在对方的角度,帮助减轻他们的损失。
每一次我们成功做到这一点,就相当于切断了一根“业索”的牵绊,减少了一份困扰,多获得了一份清静和自在。
“求同存异”、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”,这两个理念告诫我们,在矛盾冲突发生后,要能够及时谅解。
曾子曰:“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”。这虽然只是曾子对孔子之道的理解,但已经足以作为普罗大众的指南!
那么,如果连这都做不到呢?
也很简单,那就不必谈修行改运了,该怎么样会怎么样也只能是循着那个链条去发展。
你我都是普通人,就让我们都从普通的修养做起吧。
士云:《清静经》既云大道无形,因甚生育天地?
师曰:一夜月生海,几家人倚楼。
士云:大道无情,因甚却运行日月?
师曰:云来山裹帽,风起树摇头。
士云:既是大道无名,却又长养万物?此理如何?
师曰:无风荷叶动,决是有鱼行。
——《海琼白真人语录》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