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ChatGPT的图片新能力谈谈怎么和AI抢工作
原创 光睦 泉布坊 2025年03月28日
人随风月逝
名缘岁月凋
莫问魂归处
天地雨潇潇
ChatGPT思考片刻,图片就出来了(图2),意境把握得非常好,并且诗词也以中文好好地显示在画面中:
图2(由ChatGPT 4.5 生成)
这个理解能力可谓堪比人类了,想想,一位客户经理都未必能那么恰如其分的理解客户需求。何况,还是位自己就能动手出图的“客户经理”。
ChatGPT的图片生成能力有个专门的名词来称呼,叫多模态图片生成模型,意思是通过模拟人类的想象力,能将视觉、文本和音频等多种模态属性相关联,以生成图像。能生成图像的AI工具很多,毫无疑问,到目前为止做得最好的仍是ChatGPT. ChatGPT 新发布的这个功能,已经是完全可以用于商业场合了。看来,要影响一大批人的职业。
当越来越多的人类工作可以被AI代替的时候,是喜是忧?最极端的情况下,AI把所有人类工作都代替了,会不会就是网上常有人说的硅基生命将代替碳基生命?这一天真的会到来吗?!
老实说,太长远的事情可以先放一边,不如先把眼前的问题照顾好。我们不如早一天看清楚哪些能力是AI不能代替的,或者说哪些价值是AI所不能代替的,这样的事情显得更重要。如果一份工作可以全部被AI代替,由AI可以独立完成,那毫无疑问,我们将失去这个工作。但如果这个工作有部分价值不能被AI所代替,同时这部分价值被其他形式替代的成本也很高,那恭喜了!这样的工作就不必忧虑会被AI取代,反而,这种情况下,AI势必成为这份工作的好帮手!
我以前发过一个帖子,“AI能象大师那样算命吗”,在帖子里我探讨了命理师的职业会不会被AI替代的问题。我的结论是不会的,AI 永远做不到像“大师”那样算命!但是,那个帖子有个我没讲的观点,即是AI虽然做不到像大师那样算命,但AI仍可以“算命”,是以它自己的方式“算命”,而不是模仿人类算命的方式来算命。但即使补充这个观点之后,我的结论还是一样,AI仍不能代替“大师”算命。
AI即使有了自己的“算命”方式,其所能算的内容仍会不太一样。因为AI不可能了知前世因果,也不可能感知当下时空能量的不同,最理想的情况下只能在此生此世此时的基础上做科学推论。于是,哪怕它的数据集收集得再大,也会有不能算的地方。但在某些方面,AI或许可以做到比人类算命更高的准确性,比如预测一个人考不考得上大学,依据其家庭条件、以往学习状况、所处的城市、学校,其报考院校的招生情况等等,预测出来往往能更准确,毕竟不正常情况出现的几率很小。
当然,现在AI算命很火爆,那只是人们好奇而已。并且,人们普遍不能辨别其中的好孬。如果真正懂些命理,就知道AI算命可值得参考的地方非常有限,所提供的内容也极容易出错。除非自己本身就懂一些,可以及时引导它修正错误,否则它就会一路输出,一路错到没谱儿,这样算命并没有价值,因为你不敢确定它那句话有用,哪句话是乱来的。
要知道,真正的玄学是非常有价值的,可以想象,像李嘉诚这样的人就不会去请教AI,他不可能那么儿戏。试想,把自己的命理当儿戏的人,结果会怎么样呢?所以,热闹一阵子过后,就会尘归尘土归土,各回各家,AI算命最终会被人放弃。
关于AI写作能否代替作家,我也可以举个例子,前些年关于壬寅一岁的年运,我曾写过一首诗来表达,诗云:
水过土犹湿
风来花亦香
度日无长策
心安是良方
(这首诗后来发在一篇帖子中:“世界已悄悄改变”)
我想,让AI写一首对仗工整的诗很容易,如果让AI写古代的“应制诗”(应制诗是指朝臣应皇帝之命创作的诗歌),也会比一般人出彩。但AI只能模拟人类情感,始终不会有人类情感,要让它代写一首能充分表达自己感受的的诗,那它只能是隔靴搔痒,无法真正做得到。
以我这首诗为例,这首诗是有其背景条件的,2021年底当时全球还处于对新冠病毒的恐惧当中,很多人一方面认为自己这边虽然有些糟糕,但外面的世界更糟糕,另一方面又很担心未来会不会更糟糕?这样的情况还要持续多久?我经过一番思考推理,用暗喻来表达我的看法。
“水过土犹湿”,洪水过后是泥泞,就是说情况不会一下子变好,会有更困难的局面要面对。“风来花亦香”,风是外面来的,外面的世界未必是那么糟糕的,甚至有更多值得称道的做法可以学习,有很多变化正在悄悄的发生。就像虽然没看到花,却闻到风送过来的远处的花香一样。同时,这一湿、一香,又像一个分水岭,既有现状的表达,又表达出壬寅年运的特征。诗的后两句很直白,一方面是自我安慰,一方面也是鼓励多做思考,为什么有人能够心安?人要怎么才能心安?自己一样做得到吗?所以,像这样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含蓄的表达,AI显然是不可能替我捉笔的。所以,我想,将来的作家,也唯有往这方面努力,AI能代笔的地方可能有很多,但整篇文章的核心思想、细腻的人类情感,这是AI代替不了,需要人自己去把握的。
最后,顺便介绍一个Chatgpt的使用心得,也适用于其他大型语言模型。我发现很多人用不好AI,可能是期望值过高了,喜欢把事情一股脑儿丢给AI去处理。其实,现在的AI虽然很惊艳,但毕竟还没发展出通用人工智能(AGI),我们用好AI,一定要学会分解任务,每个步骤分别用适当的工具完成。比如像Chatgpt这样的模型,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个“大脑”,它擅长思考、分析、推理,但作为“大脑”,要好好工作还要有“眼耳鼻舌身”等等器官的辅助。Chatgpt上各种插件就相当于各种“器官”,比如你要Chatgpt帮忙阅读分析一篇PDF或者一篇PPT,有专门的插件可以“阅读”,这样的插件就好比“眼睛”,在让Chatgpt能“看到”的基础上再与之互动,之后出来的结果,有必要的话再用适当的工具以你需要的形式展示。
很明显,这里可以推导出一个很大需求,那就是插件开发。从人工智能到能完全模拟人类的通用人工智能,可做的事情太多了,程序员们与其与人工智能大模型对抗,不如“臣服”于它,做好各种辅助工具,做好了也可以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。
先聊这么些,总结一下,重点还是要重新审视和发现自我价值,要找出不能被AI取代的那部分,然后去大力的发扬它。最后的结果,哪怕AI能代替你90%的价值,你剩下的、不可被取代的10%也会给你带来足够的回报!
最后,谢谢阅读,来一张笔者的AI漫画像如下(图3),欢迎点赞:
图3(由ChatGPT 4o生成)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