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问的艺术:看似简单,实则修行

 原创 光睦 泉布坊 2025年7月31日


      很多人提问,其实并非真正为了“求知”,而是为了“证实”。他们心中早已预设了一个答案,只希望听到与自己意见一致的回声。这种时候,所谓“说到心坎里”,其实是“说到了他想听的”。网上有句戏谑:所谓“三观正”,原来只是“三观正好和我一样”。

      于是我们常见这样的场景:如果对方说了他们想听的话,便赞誉其“高明”“有道理”;而一旦意见不合,轻则冷漠以对,重则斥之为“胡说八道”“没有水平”。网络空间尤其如此,现实中或许还有所收敛,面子上尚能维持些许礼貌,内心的抗拒却仍很深。

       这也解释了,为什么一些空洞口号、鸡汤金句往往风靡网络,而真正揭示本质、直指要害的观点,却被屏蔽、被误解、被拒绝接受——因为它们不“顺耳”。

       有的提问者在提问时全然不顾他人的时间与精力。例如,有人一口气拿出五六个八字来请教,语气看似恳切,实则态度轻慢——要知道,认真分析一个八字已是耗神耗力,更何况一次抛来一堆!

       也有人爱引用别人的话,然后追问:“他说得对吗?”这类提问,在公开场合尤为敏感。网络也是一种公开环境,断章取义之事比比皆是,稍不注意,便将他人甚至自己拖入无端的是非中。给人设局,无论有心无意,都是不智之举。

       更夸张的,则是直接丢来一个视频链接,要求评论其内容,长者动辄数十分钟。这种提问方式,其实不是“请教”,而是“使唤”。

       这些现象的背后,往往反映的是一种提问者的盲点:不自知地将“我很着急”“我很想知道”当作理所当然的理由,而忘记了——对方并无义务为你负责,亦有自己的时间、节奏与判断。

       在此,我借用互联网经典文献《提问的智慧》(英文名:How To Ask Questions the Smart Way),并结合学习命理风水等传统学问的实际情境,整理几点“有礼、有力”的提问之道:


一、用词准确,表达清晰

       表达清晰,是对他人思维的尊重。粗枝大叶的问题,难以激发真诚回应的意愿。

二、标题具体,指向明确

       如果情况比较复杂,描述的文字比较多,加一个简洁有力的标题,能迅速锁定问题核心,也展现出提问者的思考能力。

三、描述充分,信息量足

      说明你所遇问题的背景、已尝试的方法、你的理解与疑惑点。如果是问八字的话,最好能提供过去的信息供参考,因为同八字之人未必同命,单一个八字其实不足以论命。切忌一句“请看看这个八字”,毫无上下文与自我判断。

四、言简意赅,避免冗长

       问题本身若能被提炼,往往已解决了一半。简明的问题,也更容易获得有效回应。

五、不问可以自行解决的事

      例如“明天是什么日子?”、“这个术语什么意思?”、“哪里可以买这本书?”——这些都可自行查找。若连查都不查,就提问,这是浪费别人的时间。

六、明确提问的对象,避免无意义的结语

       向谁问一定要明确,特别是在类似于群组或者知识星球等地方。不要认为只要抛出一个问题就应该有人回答。 “有人能帮我吗?”“在线请答!”这类词语,只会降低问题的吸引力。

七、礼貌永远不过时

       一声“谢谢”胜过千言万语。“请教”而非“质询”,“讨论”而非“辩难”,是提问者应有的姿态。

八、问题解决后,简要回馈

       一句“问题已解决,谢谢”既是礼貌,也是为他人提供参照,形成良性循环, 也是有始有终。

九、若仍不懂,先研究再请教

      不明白可以问,但问之前应自己探索过了。展示你的思考过程,比一句“我不懂”更值得鼓励。

十、三思而后问

       提问之前,先自问一句:“我是为了明理,还是为了证明自己?”若是前者,自会谦和;若是后者,不如暂缓。


        除了十条,还有这些值得提醒的:


  1. 不要在不同地方重复发问
          同时在多个群、多个平台发同一个问题,只会消耗他人热情,也容易造成信息混乱。

  2. 不打“感情牌”
          “我很迷茫”“我很难过”“求解救命”……情绪可以理解,但情绪并不能替代信息。恳请与恳切,不等于情绪绑架。

  3. 不借提问行批评
          “有人说命理都是骗人的,你怎么看?”——这不是提问,是挑衅。真正的提问,出于好奇而非敌意。

  4. 不要要求“速答”
          “请尽快答复,谢谢”这种话语,在多数情境下无异于催债。若真有紧急情况,应先说明背景,而非单刀直入要求服务。

  5. 别让人帮你“选边站”
          “你觉得A说得对,还是B说得对?”——这类问题常将答者卷入无谓纷争,容易引发不必要的误会和分裂。



小结:提问,也是修行


       提问,从来都不只是技术,更是一种“修行”。它反映了一个人如何认知自己、如何对待他人、如何面对未知。

       真正的提问者,不在乎听不听“顺耳”的答案,而在意“真实”的解答。因为他们知道,能解开问题的,不是情绪,而是诚意与务实。

       愿我们都能学习提问之道,也修得一颗谦卑受教的心。


(ChatGPT提供配图)
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戊辰月运(戊辰流月简评)

乙巳岁运管窥

乙丑月运(乙丑流月简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