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文

鬼月启示:出世法不可滥用于世间

图片
 原创  光睦  泉布坊  2025年08月23日        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一,闰六月终于过去,“鬼月”随之而来。按照民间传统,这一天“鬼门初开”,阴间的亡魂得以返回人间,接受供奉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,更是祭祖与普渡孤魂的时节。农历七月之所以被称为“鬼月”,正是道教、佛教与民间信仰交织融合的结果。        在这样的日子里,更让我想到“出世法”与“世间法”的关系。         流年老师曾说过:         “世间的人事,往往是因缘的产物。身处其中的人,固然难得真面目,而置身于外的人,亦何曾不是隔墙想当然尔?更有一等人,喜欢用出世间的道理用于世间,以为自己已得道成佛,口颂经文,行于六道,真是可悲可叹!”         这话如清风拂面,却带一丝凉意。现实中,太多人借佛理、禅理之名,来粉饰懒惰与逃避,甚至为不负责任找借口。殊不知,出世间法本为修心,而世间法才是做人立身的根本。若混淆不清,不仅误己,更会误导他人。 --- 滥用“出世法”的常见现象 1. “一切皆空”当借口        借“空性”之名逃避债务,拒绝履行法律责任,甚至轻率对待生命。这不是佛法,而是自私。 2. “无常”拒绝努力        有人说世事无常、人生如梦,于是放弃工作,不再规划未来。殊不知,正因无常,更要把握当下,精进向前。 3. “慈悲”纵容犯罪        反对一切刑罚,以为那就是慈悲,结果却助长罪恶。真正的慈悲,应是用智慧防止更多伤害。 4. “无我”粉饰欺诈        做生意坑蒙拐骗,却说“无我”,好像不必担责。这与佛理完全背道而驰。 5. “缘起”推卸过错        有人犯错,却说“一切缘起”,仿佛不是自己的责任。其实,正因为“缘起”,才更应谨慎修德,避免造恶因。 6. “随缘”掩饰懦弱     ...

沈巍现象:一株顽强的野草

图片
 原创  光睦  泉布坊  2025年08月22日       沈巍,这位被称为“流浪大师”的人,原本只是上海的一名普通公务员。因坚持自己的理念,他离开体制,最终走上了流浪之路。他的人生轨迹与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:家庭不理解,社会不接纳,甚至被两次送进精神病院。但即便如此,他依旧固守初心,在寒冷的街头,一边捡垃圾,一边读书,一边思考中华文化与历史。       2019年,随着一段视频在网络上走红,沈巍突然“被看见”。衣衫褴褛,却能信手拈来古籍典故,谈论《左传》《尚书》,评说三国历史与企业治理。这种反差令人震惊,也让人心生好奇:这样一位埋没在市井的“草根大师”,原来一直就在我们身边。        有人说,沈巍的出现至少说明中华文化没有断根。确实,若没有厚积薄发的底蕴,他不可能在街头一席谈,就让人感受到文化的厚重与思想的自由。他不是学院派的教授,也不是学术会议上的专家,而是真正的草根。若无人注意,他或许会一生默默无闻,但他的存在本身,证明了传统文化在民间依旧生生不息。        精神自由是我们共同的向往,可多数人却仍停留在温饱的追逐里,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显得太高级。因此,大多数人未必理解沈巍。他既不被家庭接纳,也不为周围人认可,这样的命运并不稀奇,却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。        所谓“大师”,并非因他真有超凡的身份,而是因为芸芸众生太过“普通”,才映照出他的“不普通”。       这也应了那句古话:“圣人不死,大盗不止。”若人人皆为圣人,便不再有圣人之名,自然也没有所谓的大盗。        一株沈巍,并不足以撑起文化的天空。真正的希望,是更多“野草”般的个体,顽强生长,连片成洲,面积不断扩大,最终汇聚成中华文化的新绿洲。        沈巍是不幸的。他未曾在家庭里得到温暖,被主流社会排斥,人生大半在漂泊。但他依然有骨气,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慈悲。他不矫饰,不造作,这种质朴的慈悲让人想起孟子所言的“恻隐之心,人皆有之”。这不是拔高,而...

股市、名人、花事:热闹背后的冷味道

图片
 原创  光睦  泉布坊  2025年08月21日        买过股票的人都知道,好股票在低位时常常无人问津,冷冷清清;等到走出大牛行情,人人皆知,蜂拥而上,一时之间风光无两。        人,又何尝不是如此?我们总是艳羡名人的风光无限,却鲜有人知,那些光芒曾被漫长的暗夜所掩盖。他们曾在无人问津的低谷中,踽踽独行了很久。       那些网红打卡点更是如此。一个原本宁静的角落,因一张照片的疯传而骤然爆红。刹那间,它被蜂拥而至的人群填满。大家举着手机,在同一个角度重复着拍照的动作,踏着同一片石板,制造着雷同的喧哗。当潮水般的人群散去,留下的,或许只有一张张相似的照片,以及被过度消费后,早已失落的风景。恰如A股市场,热点板块轮动,资金涌入又迅速撤离,留下高位追涨者的叹息,和那被过度炒作后黯然失色的题材。        想起有次闲聊,谈到股市里的“踩踏”现象。我说:“这些人都是想着通过踩踏别人换取自己的安全,本来就都是活该的。”         话一出口,气氛顿时沉了下来。 (配图由ChatGPT提供)

8月19日,大盘给我们上了一课

图片
 原创  光睦   泉布坊  2025年08月20日        8月19日早盘,大盘的表现真是一场“表演秀”。就在前一天,上证指数创下近十年新高,很多人都没想到会涨到这种程度,结果“踏空”的一大堆。接下来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:还能涨吗?还是说,这就到顶了?      18日的走势已经透着些巧合味道:开盘3712.50,最高3745.94,最低3702.38,收盘3728.03,涨幅0.85%。最低点3702.38和收盘3728.03,尾数凑成了0、2、3、8的组合。要是完全随机,那这运气怕是比买彩票还好。     19日一开盘3728.49,更有意思:37、47(4×7=28)、77(7×7=49),怎么看都像是有人在算着出牌。随后大盘冲到3744.73,这数字左右读都一样,374473,一个完美对称。距离前一天新高只差1.21点,“一二一”,这不就是齐步走的口号吗?感觉整个市场都被喊着口令往前踏步。        结果分时图画出了个“M”头,多次似乎要突破3744.73却过不去,好像是说只能到此为止,不能破坏了这么漂亮的数字。9点56分,大盘掉头下行,直接跌破开盘价3728.49,就像导演喊了一声“Cut!”表演结束。后面交给市场自由发挥,之后3744.73也被突破,这段约半个小时的控盘“秀”,在30分钟的K线上留下了痕迹,以后你要是没看过实盘,可能根本意识不到还有这么一段。        说句实在话,能在两千多只股票、3000多亿成交额里,把点位控得这么精确,不光得有算法,还得有艺术感。这已经不是“炒股”,简直是“排舞”了。        当天的开、高、低、收也挺耐人寻味:开3728.49,高3746.67,低3718.15,收3727.29,全天跌幅0.02%。开盘和收盘只差1.2点,这数字组合,怎么看都像留着悬念让人琢磨。(参看" 大盘的风水 ")       再回头看看之前的缺口: 8月15日最高3702.26,8月17日最低3702.38,相差仅0.12点;8月4日和8...

雷霆雨露,俱是天恩

图片
 原创  光睦  泉布坊 2028年08月19日       有些人一遇到坏事,咬咬牙挺过去,等风头一过,就觉得自己“战胜了困难”。可真是这样吗?         就像地震,房子塌了,人受伤了,最后地震停止了。我们能说是“人类打败了地震”吗?其实没有。地震自己停了,但它留下的伤痛和代价,却需要我们认真反思、痛定思痛。如果不吸取教训,继续在旧基上照样的盖房,不做足防震措施,下一次地震来临,结局还是一样。        人生中的很多坏事也是这样。它们一次次发生,不是为了折磨人,而是逼你停下来想:是不是哪里做错了?是不是该改变了?如果只想着“熬过去就好”,而不去检讨反省,坏事就会换个样子再来。 --- 坏事为什么总会发生?        很多人担心:“会不会坏事落到我身上?”其实更该担心的是:我心里有没有种下坏的因?         坏事不是凭空冒出来的,它总有原因。佛家讲因果,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、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。今天的果,是昨天的因;明天的果,又是今天的因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因,又叫做“别业”,一群人有一群人的因,又叫做“共业”。         所以坏事的出现,并不是“倒霉”,而是必然,是一面镜子,照出我们哪里有问题。 --- 坏事的“教育功能”         坏事最大的意义,不是让你痛苦,而是提醒你修正。         生病,提醒我们生活方式出了问题。         失败,提醒我们方向或方法不对。         被人误解,提醒我们自己是否也曾误解过别人。        如果没有这些坏事,我们很可能一直沉浸在“没问题”的幻觉里,直到走向更大的错误。坏事是生活的“课堂”,如果学懂了,就是转机;如果没学懂,它还会以另一种形式出现。 --- 雷霆雨露,俱是天恩       ...